第529章 混乱的财政_灭元139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9章 混乱的财政

第(2/3)页

汉人身上。他的第三任财政大臣,是大名府出身的卢世荣。

上任之初,面对中统宝钞急剧贬值的局面,卢世荣推行钱钞并行的政策。即增加金属货币流通量,以代替纸币的发行。同时,引入绫券和规措所制度,并减免灾区租课,以恢复民生。

这是忽必烈王朝扼制纸钞贬值的最好时机,但是终究未能得到实施,因为这会损害蒙古王公贵族的根本利益。

任期不过四个月的卢世荣,被罢官处死。

财政的稳定,是一个国家能否稳定发展的基石。但是,正如摇摆不定的汉化政策一样,对于实施哪一种财政体系,忽必烈也一直处于犹豫不决之中。

中原王朝的理财基于民生,与民生息,藏富于民,民富则国强。

这与蒙古人的逻辑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着重于当下,以眼前的利益为重。有了钱先享受再说。没钱,去抢去杀去劫掠,这才是蒙古人最喜欢且擅长做的事。

等着百姓富余了,再去一点点收税,对蒙古人而言,见效太慢。

历朝历代经济体系的崩溃,大多源于土地的矛盾。当大量的土地被集中于不用缴税的权贵手中,普通百姓不堪承受朝廷越来越沉重的税赋压力之时,便意味着王朝末路的到来。

但是蒙元经济的混乱却是源于蒙古统治者的本性。

急功近利、抢劫为上,让他们宁愿将大量的土地抛荒成为养马场,也不愿意让百姓安安稳稳地在土地上耕作。

虽然自成吉思汗开始,蒙元比任何朝代都重视商业、重视海外贸易,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的利润,却成为皇室与王公贵族的私产,没有给国家与百姓留下任何的裨益。

卢世荣是被桑哥推荐而得到重用,但是卢世荣受诛之后,国家的财政大权却落入桑哥的手中。

为了弥补国库越来越严重的亏空,桑哥上任之初便进行钩考中书省和全国各地钱谷。因此受诛官员无数,朝廷也趁机籍没了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xs.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