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杀鸡儆猴,粮食生产_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26、杀鸡儆猴,粮食生产

第(2/3)页



行贿者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但这与被判死刑也相差无几。

去那些地方服上二十年劳役,最终能够活着回来的几率几乎为零。

朱慈烺深知,要想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此事。

于是,他让人将这两个案例详细地四处宣扬,当作典型案例来广而告之。

案例中,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都记录得详实无比,让人一目了然。

同时,朝廷还警告教育系统的所有人,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必将进行更为严酷的惩罚。

活生生的案例一经公布并广泛宣传,果然立竿见影,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根据情报部门反馈的信息来看,许多乡村地区的宗族势力在这件事情上都明显有所收敛。

他们深知,朝廷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再也不敢轻易触碰教育这条红线。

而这件事也让朱慈烺深刻地意识到,皇权必须深入到乡村地区。

才能真正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

恰巧此时,那3000名受伤退役的老兵培训即将结束,朱慈烺当机立断,改变了最初的安置计划。

不再局限于将他们安排在江南和中原地区,而是哪里的宗族势力更为强大,就将更多的老兵派往哪里。

可别小瞧了这些即将前往乡镇任职的老兵。

只要有一名老兵坚守在某个乡镇,并且始终不忘初心,那便如同朝廷在那里安插了一双敏锐的眼睛。

一个乡镇下辖的几十个村子里发生的大小事情,很难逃过这些老兵的眼睛。

而这,正是基层干部至关重要的作用之一,他们能够让朝廷上层的官员更加真实、准确地了解到底层发生的一切。

朱慈烺还给这些老兵布置了一项特殊任务,要求他们每个月都要撰写一次工作汇报。

这些汇报直接上交给当地县令,如果遇到特别重要或紧急的事情,老兵们可以通过大明完善的邮寄系统,直接将汇报寄给锦衣卫南北镇抚司。

如此一来,锦衣卫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就如同多了几千个外围情报人员,大大加强了朝廷对基层的掌控和信息收集能力。

与此同时,朱慈烺又责令吏部的人员与军方紧密配合,立刻挑选第二批老兵,筹备开展第二届乡村干部培训班。

毕竟,如今的大明疆域辽阔,发展迅速,仅仅3000个乡镇干部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只有持续不断地培养基层干部,才能尽快将皇权的影响力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彻底改变皇权不下乡的局面。

时间悄然来到农历五月,大江南北,一片繁忙景象。

此时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经过连续几年的大力推广,红薯、土豆、玉米和南瓜等各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xs.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