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我们的礼物_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55.我们的礼物

第(2/3)页

后就是试菜。

        八个蒸碗就不提了,早上吃的羊肉饸饹面也不提了。

        光是中午这正餐,许大强就请了四组人马。

        鲁菜、粤菜、淮扬菜、陕菜。

        都是从他认识的朋友那饭庄、酒店里拉来的人。

        这些厨师团队要在这忙活到大集结束。

        定的是一桌36道菜,集市上和村里两种规格。

        村里36桌,大集上开宴16个菜,流水席。

        不过规格都相差的不远,别的不提,连集市上请大家来吃的菜肴里都有龙虾,你就琢磨这宴席的级别吧。

        龙虾直接从包头运。

        去年包头通青岛的海鲜运输列车已经

        开通了,海产品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定的是36道菜,但问题是怎么选。

        从寓意,到味道,再到看起来好看不好看……

        许鑫一瞅这阵仗本来还说给任长箴打个电话,让他们来拍一下陕北农村大席的食物,可这阵仗一摆出来,他就知道……别想了。

        喊人家过来喝喜酒就得。

        要是真把这些片段拍到纪录片里,他得被人骂死。

        这已经不是什么奢侈不奢侈了,而是纯粹奔着浪费去的。

        一桌十个人,36个菜。

        光打包塑料袋都得一笔钱。

        他也跟许大强反馈过,不要这么铺张……但许大强却表示就这一天,必须得这么做。

        因为许淼结婚的时候,就多少显得有些「寒酸」。

        不是没钱,而是他和张倩结婚那个节骨眼,老丈人家那边正在经历一场人事任命的小小「矛盾」,每个人都要洁身自好,不能让人抓住了把柄。

        所以,大儿子的遗憾,要在二儿子的婚宴上补全。

        更别提……这是双喜临门。

        而婚礼的大概框架有了,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

        每个人都集思广益。

        比如杨蜜,她在看到了家里为了15号那天的宴席,拉过来的一卡车茅台后,琢磨了一下,给提了一条建议。

        咱是不是得跟代驾公司打个招呼。

        大集是前四后三,烟酒管沟,万一有人开车来的,还贪杯,出了点什么问题……到时候可就不好说了。

        许大强琢磨有道理,于是打了几个电话。

        一来呢,是让神木的代驾们在集市开市那天起,持续7天的出差。免费送开车过来吃席凑热闹的人回家。

        张口就要了100人。

        神木的代驾业务其实一般,多数为兼职,全职的根本没这么多人。

        甚?

        没这么多人?

        那就去叫。

        神木、府谷……实在不行,从榆林调,反正家里有酒店,怕什么?

        免费住,免费吃喝,还给发工钱。

        第二个电话呢,给朋友打的。

        就在许家湾集市的两边路口,查酒驾。

        常驻7天。

        压根不给任何人逾越法律的机会。

        只要喝了酒,想离开许家湾的集市,那就得让免费的代驾来送。

        安全第一。

        当然了,大家这么辛苦,肯定也不白上班,红包也好,吃喝也罢,不是贿赂,而是大喜之事的一份心意人情。

        而在一家人集思广益的时候,村里头的动静也没停下。

        其实照理来讲,许大强这次的婚礼,在许家湾来讲规模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了。

        而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其实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想出风头,一定要让大家服你。

        一般情况下,别管你多有钱,自家娃办婚礼最多就是在酒菜上下下功夫,太过于铺张浪费不会允许。因为这容易引起亲族不合。

        你家孩子办事这么风光,把我们都比下去了……容易遭人嫉恨。

        所以,什么喜宴,什么规格,其实都是村里的人定。

        但唯独许鑫是个例外。

        因为他……太光荣了。

        奥运会火炬、大内总管、导演圈各类纪录等等……

        这孩子不仅仅是许家湾的孩子,还是全国知名的人物。

        可以说,许鑫的存在,是让许家湾引以为荣的。

        而自己家里出了个这么有出息的孩子,规

        格肯定就和普通时候不一样。

        于是,当许大强想要从祠堂处开始往外挂灯笼,一直挂到村口的时候,村里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

        当天,一车用来挂红灯笼的竹竿就拉进了村。

        工人开始在村子的路两边刨坑插杆挂灯笼。

        那声势……

        甚至让杨蜜自己都有一种「我何德何能」的羞臊。

        而这番大张旗鼓的动静自然引来了媒体记者。

        都知道杨蜜和许鑫要大婚了,为了能或许到第一手的情报,无数记者来到了这座陕北的偏远县城。

        试图报道一些婚前的准备消息。

        于是,9号开始,关于许鑫和杨蜜结婚现场的各种照片便流传在了网上。

        【直击许鑫、杨蜜婚礼现场准备图】

        这种新闻层出不穷。

        而通过记者们的描述,网民们也了解到了两口子的婚礼流程。

        并不是什么五星级豪华大酒店,或者去国外结婚之类的……人家两口子选择了最接地气的一种方式。

        农村大席……

        而看到俩人的婚礼竟然是农村大席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却是「太敷衍了吧」的既视感。

        没办法,时代造就。

        从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想往城市里面挤。

        农村大席「不上档次」的认知几乎都快成为固有印象了。

        甚至连个别农村办席,现在也不兴什么流水席大锅菜,而是都选择到了城里的饭店。

        这并非个例。

        而你们两口子竟然反其道而行?

        许鑫你对杨蜜那么好,你咋好意思这么办的?

        一时间,网络上平白起了些许风波。

        但两口子对于这种事情也只是一笑而过。

        农村大席档次低?

        这还没结婚呢,连烟带酒带菜的已经花了五百多万……档次低?

        那她倒真想知道……啥叫高档次了。

        所以,不用管。

        喜欢怎么说就怎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xs.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