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三章 杨五
第(3/3)页
洛阳县令宁宏一再污辱秀姑,甚至和葛品莲发生冲突,这些丑事已经尽人皆知。
葛品莲不死,大家不过在背后指指戳戳,还不想站出来说话;葛品莲一死,要想打抱不平的人就更多了。
大家支持葛品莲的族弟出面控告,说是奸夫淫妇谋杀亲夫。
其实大家明知秀姑是受害者,但是只有用这种告法,才能把洛阳县令宁宏拉出来。
正因为这种巧合,更加引起大家对此案的关注。
于是乎小小一个洛阳城一时沸沸扬扬,全城争说“小白”,逼得三川郡守刘锡彤也就是洛阳县令宁宏父亲宁成之前的手下不得不亲自出面审理此案。
冤案是如何炮制出来的?
洛阳县令宁宏是个什么角色,做手下的刘锡彤本来心中有数。
不过他虽然知道洛阳县令宁宏终日在外胡作非为,但是胡作非为到什么程度,有哪些具体事实,却未必件件清楚。
经过对“谋杀亲夫”案主犯毕秀姑的三拷两问,他竟然发现,这个案子的“奸夫”正是自己曾经上司的儿子洛阳县令宁宏。
他不禁大惊失色,只好暂停审讯,召集手下的一班堂官在密室里商量对策。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将错就错,顺水推舟,把秀姑纳为宁家儿媳,反正葛品莲已死,无人反对。这样就把过去的一些丑事完全掩盖了。
但是后来又觉得这个方案不妥,因为此事已经闹得人人皆知,很难掩盖得住;如果掩盖不了,查出真相,就会影响刘郡守的前程。
不如严刑拷问,逼迫毕秀姑咬出一个“奸夫”来,一起判成死刑,以绝后患。
让谁来当“奸夫”呢?能当“奸夫”的,只有洛阳县令宁宏与杨武两人,对那些全无交往的人,当然攀扯不上。
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是洛阳县令宁宏造的孽;不大了解内情的人受到“羊吃白”之类流言的影响,对杨武也有怀疑。
正好这时在调查中又发现了一件事,是杨武略懂中医,葛品莲病重时,曾经吃过杨武代他买的一副药。
有此一事,就可以诬陷杨武下药毒死葛品莲。
而且,杨武为人正直敢言,好打抱不平,曾经对包括刘锡彤在内的洛阳县一些官员贪污劣迹提过意见,得罪了不少人。
这时如能把他扳倒,正好公报私仇,一举两得。
于是由刘锡彤一手炮制的“谋杀亲夫”的大冤案正式出炉。
刘锡彤对毕秀姑日夜连轴审问,用尽酷刑,在她已被折磨得神志不清的时候再加以诱导,告诉她只要招出了杨武,就可以保她不死,逼她画供。
同时又指使药店老板钱宝生写一份检举材料,说是杨武曾经于某月某日在药店买过砒霜,以坐实杨武帮助秀姑谋杀亲夫的罪名。
在如此精心布置之后,刘锡彤才逮捕杨武,革掉他的举孝廉头衔;日夜严刑拷打,逼他认罪。
但是杨武严词驳斥,不仅不认罪,还指出这是刘锡彤对他的有意陷害。
虽然杨武拒不认罪,刘锡彤还是根据许多伪证,对毕秀姑、杨武判了死刑,上报长安府。
他认为,只要死刑批准,杀了毕、杨两人,他自己的前程可保,他曾经上司乳虎宁成的儿子洛阳县令宁宏的罪行可以掩盖,案子一结,全无后患,至于天理、国法、良心,那就管不了了。
此案从洛阳县上报到长安府府,长安令陈鲁受了刘锡彤的重贿,在提审时虽然看出了其中的某些破绽,但是“得人钱财,为人消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走个过场,仍然维持原判。这种官官相护、暗无天日的恶劣官风激怒了不少地方上的正直人士。
大家一致支持杨武之姐杨淑英到长安去“告御状”,要求重审。
不久,长安下令给三川郡副郡守杨昌,要他重审此案。
他就调来阳县县令龚嘉竣别的官员锡光会同重审。
这次会审,有了重大收获。毕秀姑在堂上开始翻供。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xs.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