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一章 进香
第(2/3)页
就到原洞房和阁楼上察看。
那楼板上还留着死者的一滩干涸了的血迹。随从差役把楼上每个箱柜都翻检了,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线索。
突然,一个差役翻开了一口反扣的大铁锅,发现里面藏着一件血衣。
王绍兰赶紧叫杨必昌来辨认,问道:“这件衣服可是你儿子的?”
杨必昌细看后,答道:“不是。”
王绍兰又问:“村中可有人穿过这样的衣衫?”
杨必昌和账房先生回忆半晌,答道村中不曾有人穿过这等衣衫。
王绍兰心中明白,这血衣一定是凶手无疑的了,并断定凶手不是本地人,而是外乡人氏。
王绍兰接着又盘查了宾客情况,杨必昌忙取出贺仪簿,王绍兰逐一查问。
当问到六百六十三号龙文史时,杨必昌说此人并不认识。
这时,账房先生回忆说:“记得当日确有此人,他说先父龙一飞与杨家世交,本人外出经商,喜逢奕清兄燕尔新婚,特来贺喜。”
杨必昌连忙说道:“我的世交,并无龙一飞其人。”
账房先生接着又说:“那日人多且杂,模样记不清楚,好像是穿这样的衣服。”
王绍兰心中明白,这个龙文史是个最大的嫌疑犯。
王绍兰在福清暗地里派人四处寻访了十来天,并无踪迹。
看看限期已到,只好打点回洛阳,再求宽延时日。
事有凑巧,这天,王绍兰便服而行,走到相思岭,忽然下起大雨,他匆匆避入凉亭躲雨。这时,有两个人低着头,裹着一身雨水,也匆匆钻进亭来,看他们的行装,一目了然,一个是布贩,一个是算命先生。
只听得布贩对算命先生说道:“我们出门的人,就怕这种翻脸无情的天气,一会儿好天气,一会儿下暴雨。”
算命先生回答道:“可不是!”
他拧了拧衣襟上的雨水,也问道:“听你的口音,像是洛阳人,为啥要来福清卖布?”
布贩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是福安人,一向在连江县城卖布营生,虽是小本生意,一家人还能口。
可是,前不久来了一个阔人,开了一爿布庄,连日利市拍卖,不几天就抢了我们这些小本生意人的饭碗,我只好跑到这里来了。”
说罢,又怨叹不止,算命先生听了深表同情。
接着,布贩又对算命先生说道:“听说福清闹了一个大命案,王绍兰这位老爷也去了。”
算命先生冷冷一笑,说道:“去有什么用?为盗者早已远走高飞,哪里还有呆在原处让他束手待擒的!”
一会儿,雨过天晴,两人一起走了。
王绍兰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转念一想,觉得算命先生言之有理,贼人一定逃往别处,他又怎能守株待兔呢?
王绍兰一到洛阳,马上向按司禀告案情,并要求再宽限三个月。
按司见案情有所进展,也只好应允。
王绍兰告辞时,按司郑重地说:“三个月若还无消息,就休怪本司不留颜面了。”
王绍兰诺诺而退。他回到县衙,聚集一班皂役捕快,分几路到附近几个县察访缉拿。
他又想起布贩的言语,觉得连江这地方重要,就差干练的捕快王龙、赵虎带了金匠嫩俤一同去连江察访。
且说派往各处访查的人,陆续回来禀报,一点踪影也无。
王龙、赵虎到了连江,便服潜入四乡侦伺,也没有消息。
三月限期不觉过了二月,王绍兰坐卧不安,严厉杖责差役,打得他们喊爹叫娘。
时光易逝,不觉已是上元佳节。连江街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派欢乐景象。
入夜,踩高跷、敲十番、说评话、舞龙灯、撑花船、放礼花,热闹非凡。
王龙、赵虎也受了几次责打,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这一日,他俩约了嫩俤到一家清静酒店沽酒浇愁,喝了一回酒,又到街上游玩观赏。
这时,灯火辉煌,游人如云,他们三人走到连江石桥上。
忽然,嫩俤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xs.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