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终南山练气士_汉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二章 终南山练气士

第(2/3)页

这话中有话,看来还是有所指的呢,就也当真起来:“仁兄说出这种话来,大概是在外头听到什么议论了吧?”

  “好,你既然不耻下问,我也和你一样,来一个真人面前不说假。就在前天,敝神庙来了个年纪轻轻的烧香客,在菩萨面前痛哭流涕,呼天抢地,大喊冤枉。

  我上前一问,才知道他叫蒋瑜,为了一只来历不明的玉扇坠,你这位县令大人硬说他跟隔壁的少妇通奸,他百般辩解,也是枉然,到头来还是屈打成招。听他前前后后这么一说,这案情跟你县令大人的遭遇不也是差不多的事吗?

  他栽在一只玉扇坠上,你栽在一只绣花鞋上,都是有口难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事。当事人大声喊冤,旁观者却觉得证据确凿,事出有因,你说是不是?”

  这一说,洛阳县令宁宏好比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凉水,起初有点恼火,过了一会却反倒清醒过来,前前后后这么一想,智通法师刚才这番话句句都在理上。

  想当初,蒋瑜在堂上口口声声喊冤枉,我是充耳不闻,以为人证物证俱在,岂容抵赖。如今事情到自己身上,才知道受冤枉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了。照这么说来,自己过去经手的这么多案子,是非曲直如何,也就很难说了。想到这里,不觉吓出一身冷汗来。

  智通法师见洛阳县令宁宏沉默良久,面有愧色,索性就再朝他头上泼去第二盆凉水,他忽然长叹一声,深有感触地说:“练气士我这些年云游四海,冷眼看这人生,实在令人可叹可笑。

  就说这官府审案吧,你这位大人以为是何等神圣庄严的事,其实却跟台上做戏差不了多少。先说原告被告,为了打官司,都得去请讼师帮忙,拟定状纸,谁想打赢官司,谁就得先在状纸上下功夫,少不得咬文嚼字,反复推敲,无中生有,虚张声势。

  再请几个平日里相好的亲戚朋友来做旁证,一句句,都是事先教好了的。还没有上堂,双方就各自在家排戏了,一个假扮做官,一个假扮原告,一个假扮被告,一句来,一句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盘了又盘,驳了又驳,非要把戏排得滚瓜烂熟,没有一丝半毫的破绽,才敢上堂。

  再说官老爷接到这个案子,他也要先排一排戏的呀,你说是不是?能干的官老爷是自己一个人在肚子里排戏,把案情的来龙去脉,原告被告的状词,细细铺排一番,该怎么问,该怎么驳,该怎么判?未曾上堂,早已定了谱。

  有的官老爷要跟堂官商量的,那就更像是在排戏,一个盘驳,一个申诉;一个红脸孔,一个白脸孔;一会儿严刑威逼,一会儿软语利诱。总之,也是按照一定的戏路子,如此这般地排练下去。

  等到了公堂之上,旁人看看,多少威严,似乎开不得半句玩笑。其实呢,官府和原告被告这三方,也就不过是把各自排熟了的戏再搬到堂上来演一遍罢了。这场戏演下来,原告被告,谁胜谁负,全看各自的运气。

  要是原告的戏路子正好跟官府的戏路子对上了,演来十分顺畅,官府就觉得原告果然是个好人,大笔一挥,判他胜诉;要是阳差阴错,这一次是被告的戏路子跟官府不谋而合,官府自然就觉得被告是好人,受了委屈,于是大笔一挥,判原告败诉。如此看来,审案就像演戏,戏路子对不对,一半要靠运气,万一运气不好,当事人就要吃冤枉官司,而当官的却依然以为自己明镜高悬,在造福黎民百姓呢,你说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智通法师这一番奇谈怪论,表面上看看是在说笑话,把个公堂当作戏台,把官府办案视同串戏,何等荒诞不经,滑稽可笑!而骨子里却句句是金玉良言。

  只是一般人没有尝过此中的甜酸苦辣,才体会不深,以为可笑。他洛阳县令宁宏要是在半个月之前听到这番议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xs.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